国际贸易中常见的付款方式

国际贸易支付,简单地说就是买家用什么方式把钱支付给卖家。目前,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电汇、托收和信用证。 一、电汇 T/T 电汇(Telegraphic Transfer,简称T/T)是一种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是汇款人通过银行以电报、电传或SWIFT等电子方式将资金直接汇入收款人指定账户的一种汇款方式。 其广泛用于大额交易,优点是操作便捷高效,资金到账快(通常1-3个工作日),流程简单,无需复杂银行审核。成本较低,手续费一般为几十美金。缺点是该支付方式属于商业信用,无银行担保,交易安全取决于买卖双方信任关系。 电汇一般分为前T/T和后T/T: 前T/T:发货前付清全款,卖方风险最低,常见定金比例30%-50%,尾款在发货前结清. 后T/T:发货后凭提单(B/L)复印件支付余款,买方风险最低,常见模式为30%定金+70%尾款见提单付。部分交易可能采用50%定金+50%尾款。 作为中国供应商,采用电汇支付方式的话,需要提供收款账号给海外采购商来付款。收款账号应包括的信息有: BENEFICIARY(收款人公司): BENEFICIARY A/C(收款人账号): INTERMEDIARY BANK(中间银行):有的账号有,有的没有 BENEFICIARY BANK (收款银行): SWIFT CODE: BENEFICLARY BANK ADDRESS(收款银行地址): 一定要严格核对收款信息,确保账户名称、账号、SWIFT CODE准确,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挂账或资金退回。 二、信用证 L/C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C)是指由银行(开证行)依照(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动,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方进行付款的书面文件。即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即使买方(开证申请人)破产或拒付,银行仍需履行付款义务。这一特点显著降低了卖方收款风险,常用于大宗商品交易,尤其适用于首次合作或高风险地区的交易。 信用证的要点是,单证一致,如有不符点:一是改单或改证,二是不符点交单。不符点交单的情况下,最好跟客户沟通。 信用证的分类: (1)以开证行所负的责任为标准划分: 1.不可撤销信用证(Irrevocable L/C) 指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未经受益人及有关当事人的同意,开证行不能片面修改和撤销,只要受益人提供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规定,开证行必须履行付款义务。 2.可撤销信用证(Revocable L/C) 开证行不必征得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同意有权随时撤销的信用证,应在信用证上注明“可撤销”字样。但《UCP500》规定:只要受益人依信用证条款规定已得到了议付、承兑或延期付款保证时,该信用证即不能被撤销或修改。它还规定,如信用证中未注明是否可撤销,应视为不可撤销信用证。 最新的《UCP600》规定银行不可开立可撤销信用证!(注:常用的都是不可撤销信用证) (2)根据付款时间划分: 1.即期信用证(Sight L/C) 指开证行或付款行收到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跟单汇票或装运单据后,立即履行付款义务的信用证。 2.远期信用证(Usance L/C) 指开证行或付款行收到信用证的单据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付款义务的信用证。 在国际贸易的货款结算中,绝大部分使用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 信用证通过银行信用介入,平衡了买卖双方的风险,但其成功执行高度依赖单据的精准性和条款的严谨性。企业需严格审核信用证条款,确保单证制作零差错,并评估开证行的资信状况以规避潜在风险 三、托收 D/P或D/A 托收(Collection)是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附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出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属于商业信用,采用逆汇方式。 托收又分为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付款交单(D/P)指买方在支付货款后才能取得货物单据;承兑交单(D/A)指买方承兑汇票后即可取得货物单据,之后在汇票到期时支付货款。 1.托收和T/T的不同之处 托收有汇票,汇票的作用是卖家向买家索要货款的支付凭证。T/T方式没有汇票,付款方向有所不同,T/T方式是买方主动付款,托收是卖家通过银行代理去付钱,采用的是逆汇。 2.托收的利弊 托收方式对买方比较有利,费用低,风险小,资金负担小,甚至可以取得卖方的资金融通。对卖方来说,即使是付款交单方式,因为货已发运,万一对方因市价低落或财务状况不佳等原因拒付,卖方将遭受来回运输费用的损失和货物转售的损失。托收是卖方给予买方一定优惠的付款方式,对卖方来说是一种促销手段,但卖方采用托收需持慎重态度。正是由于托收的高风险,实际应用中比较少,仅占国际贸易的3~5%,属于非主流支付方式。 四、各类小额付款方式 […]

外贸常⽤国际贸易术语详解:EXW、FOB、CFR、CIF、DDP的区别与应⽤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称Incoterms)是由国际商会(ICC)制定的一套国际贸易术语规则,用于明确买卖双方责任、费用和风险划分的标准化条款,其核心作用在于简化交易流程、促进合同达成并减少争议。 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与版本 目前广泛使用的国际贸易术语版本是《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20版,共11种术语,分为四组: D组(到达术语) :DPU(卸货地交货)、DAP(目的地交货)、DDP(完税后交货),卖方需承担货物运至目的地的全部风险与费用。 E组(启运术语) :EXW(工厂交货),卖方责任最小,买方需承担全部运输及风险。 F组(主运费未付术语) :包括FCA(货交承运人)、FAS(装运港船边交货)、FOB(装运港船上交货),卖方完成指定地点交货后风险转移。 C组(主运费已付术语) :CFR(成本加运费)、CIF(成本加保险加运费)、CPT(运费付至)、CIP(运费及保险付至),卖方负责安排运输/保险,但风险在装运后转移。 常用术语解析及适用场景 对外贸易中我们最常用的贸易条款主要有EXW, FOB, CFR, CIF, DDP等,接下来我们将对这5种常用术语在货物运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责任划分,费用和风险等进行对比分析说明。 EXW (Ex Works) 交货地点:在工厂(或客户指定国内地点) 运输方式:可以是任何运输方式 出口报关:买方支付 保险费用:买方支付 EWX费用:只有货物成本 卖方风险转移:工厂或国内指定地点交货后 注:EXW是卖方义务和风险承担最小的贸易条款。该术语适用于缺乏国际经验的出口公司,其中买方代理在卖方工厂或指定地点提货。 FOB(Free on Bord) 交货地点:指定装运港 运输方式:水上运输 出口报关:卖方办理 保险费用:买方支付 FOB费用:EXW费用+拖车+报关+起运港港杂费等 卖方风险转移:货物装运港装船后 注:在运费和保险费波动不稳的市场条件下有利于卖方。FOB条款下,由于买方延迟派船,或因各种情况导致装船期延迟,会使卖方增加仓储等费用的支出。相对于CIF条款,FOB拥有更少的货物控制权。 CFR(Cost and Freight) 交货地点:指定装运港 运输方式:水上运输 出口报关:卖方办理 保险费用:买方支付 CFR 费用:FOB 费用+海运费 卖方风险转移:货物装运港装船后 注:在CFR条款下,卖方必须安排并支付将货物运输到指定港口的费用。卖方还负责清关出口并将货物装上运输船。但是,一旦货物装上船,丢失或损坏的风险就落在了买方身上。卖方不负责在运输过程中为货物投保。 CIF(Cost, Insurance & Freight) 交货地点:指定装运港 运输方式:水上运输 出口报关:卖方办理 保险费用:卖方支付 CIF费用:CFR费用+海运保险费 卖方风险转移:货物装运港装船后(同CFR) 注:在 CIF条款下,卖方在装运港交付货物、负责清关出口、装船,支付货物到目的港的运输费用,并支付货物到指定目的港途中的保险费用。一旦货物装上船进行主要运输,买方承担所有风险。按照一般国际贸易惯例,卖方投保的保险金额应按CIF价加成10%。如买卖双方未约定具体险别,则卖方只需取得最低限度的保险险别;如买方要求加保战争保险,在保险费由买方负担的前提下,卖方应予加保。 […]